undefined

我對陳凱歌的印象只停留在《霸王別姬》
唯美的畫面至今仍在我的腦海裡
《道士下山》還是有那種風格存在...
場景濃密得如同畫一般
沒有一處可以找到匱乏的地方
劇情緊湊的程度也像攤開的捲軸一樣

一字一句都沒有浪費過

undefined

故事始於何安下的師父要他出發下山修煉
師父給了他一句口訣:「不擇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

這句話的精神貫穿了全片
三段故事有不同的聚焦
但說起來又是連貫的

undefined

何安下遇到崔道寧之後
開始了他在塵世的生活
剛下山的何安下還沒沾染上人世間的氣味
看見為了女人而捨棄修道生涯的崔道寧
何安下內心修道的強度還沒減弱
只覺得崔道寧傻

undefined

這段故事的三位主角:崔道寧、玉珍、崔道融
各有其選擇的三個人
血淋淋地把醜陋展現在何安下面前

崔道寧的死讓何安下的心起了波瀾
復仇之後的
何安下遇見了如松法師
兩種不同的觀念當下立判
一種是為了義氣而殺人是正義
以及就算是為了義氣而殺人還是殺人
不是如松給他的觀念
而是何安下自己內心善與惡的拉扯
使他無法安心
如松只是點出了他內在的道理而已

undefined

如松要安他的心
但他卻連自己的心在哪裡都不知道

此處演繹的就是中國禪宗二祖慧可
向達摩祖師求法的公案
慧可請求達摩安他的心
達摩要他把心交出來
慧可答遍尋不著自己的心就當即開悟了

何安下沒有當即開悟
所以如松要他去找自己的心

undefined

遇到周西宇讓他又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就算死也要學會那功夫
但周西宇教他的不只是功夫
而是教他「掃心地」
這裡也應用了佛陀教導一位弟子「周利槃陀」的故事
故事中這位弟子資質駑鈍
但佛陀應機教育
給他一個口訣「掃地,掃心地」
他真的掃著掃著便開悟了

當然何安下不是周利槃陀沒開悟
反而越掃煩惱越多


如松「是慈悲,還是淫邪?」的論調
顛覆了一般人的慣性思維
善與不善要如何分辨?
有些事表面上看起來是壞事
卻有一種良善的動機在其中

缺乏智慧的我們不能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慈悲
而這些絕對不是我們能從書本中得知的

但我們往往只局限於表面的道德標準而無法探知深意
智慧的開鑿往往需要刻骨銘心的耕耘才能獲得

undefined

彭乾吾像影子一樣跟隨著這部戲
他代表著貪、瞋、痴、慢、疑、嫉妒
如影隨形地跟著劇中所有人

因為所有人除了良善的種子以外
都還擁有著這些特質

undefined

周西宇慎重其事地換了衣服收了何安下做徒弟
入師門的傳承是「不離不棄、不嗔不恨」
傳統佛教的皈依就包含了這種意思
拜師不是像在超市選產品一樣輕鬆
買了不喜歡七天內可以退貨
應該是要慎重其事有所覺悟:
未來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離開師父
也不能對師父的行為有所惱恨
也只有這種弟子才能得到師父的心法

周西宇傳授他猿擊術口訣的這段文字寫得極為優美
符合了道家人法道、道法自然的態度
動畫的畫面與文字彼此相互交融毫無違和之感:
「這個世界很奇妙,有陰就有陽,有太陽就有月亮,
所有的植物都崇拜太陽,大樹的年輪就是太陽的模樣,
花兒永遠都朝太陽開放;而所有的動物,都在追隨月亮,
動物總是在夜間活動,月亮一圓,他們都高興起來,
人也是動物,身上唯一太陽的痕跡,就是眼睛,
可惜我們只會用眼睛彼此仇視,只有猿不同,
不像其他動物的眼睛,害怕陽光,牠可以一直看著太陽,
得到陽光中的智慧和力量,跑得像風一樣快。」

周西宇臨死前
如松用了一段以瓢來譬喻一切皆是緣生
來讓周西宇解脫

佛與道在這部戲裡面融合為一
佛與道最高的修煉都是「心」
境界高的人其功夫才能臻至極端
這點無論道與佛都是一樣的

彭乾吾雖然武功高、計謀多還是輸了
他輸得不甘願:「按道理說,怎麼都該我贏
可見他的內心沒有功夫、沒有境界,只有「贏」
他的心
終究比不上「境界高」的查老闆

undefined

arrow
arrow

    手沖電影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